欢迎来到艺百网

华盛顿州时间:

禅定东杏写春秋 ——全国慈善模范何明华的多彩人生

作者:艺百网•健康生活/ 特约通讯员: 陈丽发布时间:2020-04-08 14:08


华盛顿中文电视台US-WATV.COM新网址即将开放



禅定东杏写春秋

——全国慈善模范何明华的多彩人生

 

何明华是一位做过中医的的邻家大姐,她慈善端庄,虽然年过花甲,岁月似乎并没在她脸上留下明显的痕迹,一头短发显得清爽干练,红润的脸庞偶尔泛着少女般的灵动,即便是心有百事,脸上总是挂着笑意,露出轻松与愉悦的神色。

她思维活泼敏捷,说话中气十足,语速是典型的辣妹子味道,言语自然随和,没有刻意与严谨。跟她同吃同住的一天一夜,感受到了她的亲切与根植内心的善念,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和无限的暖意。她那些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传奇经历、那些光鲜与成功背后的辛酸故事,并不被那些采访过她的记者所全知。

何家幺妹子,杏林天地广

image.png


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里和优秀医药文化根基中,“杏”表示中医药,东杏代表东方的医药中国创造,“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

1955年1月28日,在重庆渝中区水巷子,65岁的老中医何炳蔚在挂满匾额的堂屋里走来走去,喜上眉梢,他老来又得子,他为这个胖得像男孩的第6个孩子取名何明华,希望她长大后像男人一样有出息。

从何明华记事起,每天来家里找父亲看病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有钱无钱的人上门,父亲都是满腔热情地接待、看病开药,治疗了很多疑难杂症,高明的医术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看病之余,他们还熬制汤药给过往的百姓饮用。父亲让何明华明白了悬壶济世最朴素的道理。

何明华记得,有一位船长,父亲给他治好了多年的疾病。为了表示感谢,他送来很多绸缎,父亲坚决不收,告诉船长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那时她家隔壁有一个姓古的搬运工,穷得吃不起饭。每次他生了病,父亲把药抓好,还拿出来钱叫何明华送去,幼小的何明华歪着头问:“为什么还要送钱呢?”父亲叹口气,说:“一个人生了病需要营养,他饭都吃不起,又哪来营养呢?”父亲让何明华明白了悬壶济世最朴素的道理,既要治病,也要救人。

老中医把65岁得来的华儿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有一次,几岁的华儿去河边淘菜,她见大人们围着一潭不动的河水洗衣,便卷起裤脚到流水处淘菜,大人们和跟随其后的父亲见女儿做事如此认真聪明机智,大家更是喜欢这个漂亮乖巧、聪明伶俐的小华儿。父亲有意无意间让她跟随母亲学烧菜做饭、学勤劳持家的本领,有意无意间把自己代代相传的养生、医药知识传给这个特别疼爱的孩子。

何明华11岁那年,做过戴笠保健医生的父亲被打成了特务分子,她和父亲、小弟、祖母被遣返回老家潼南,他所在的诊所依旧门庭若市,在病人们的眼里,父亲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与那个戴着高帽子游街的特务分子无关。何明华记住了父亲的教导:“不要绣花枕头,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足于社会。”

1973年,18岁的何明华从潼南红旗中学初中毕业,虽然她热爱学习,担任过宣传委员,普通话说得好,还经常下乡去演出革命样板戏,但因父亲的问题没有升入高中。父亲笑着说:“学校不能学,家里总可以学嘛。”正常的求学之路虽然被阻断,待业青年何明华一边打临工,一边向父亲学习医术和医德。父亲把各种疾病的脉象、症状及用药方法编成口诀让她背诵,聪明好学的她跟着父亲学会了很多的医学、药学知识。

何明华是一个勤快、肯做事的人,做事又善于动脑子,学习和工作总是比别人快,去潼南缫丝厂做临时工半年,她的缫丝技术赶上了熟练工,厂长苏茂松见这个漂亮的小个子姑娘聪明能干,决定把她转为正式工人。

18岁的何明华兴冲冲赶回重庆办户口到潼南进厂里当正式工人,当她走进向阳大院时,地段居委会主任田大妈田代表正在组织群众学习,她叫住她:“来来来,帮我们读一段报纸。”她接过《重庆日报》就读,她用学校宣传委员、文艺骨干的架势读得声情并茂,田大妈乐了,读完才想起问她回来干什么,她说回来办户口去潼南当工人,田大妈说:“何幺妹,不要去乡坝头,我给你办免走知青,留在城里打临工,每天挣的钱不比当工人少。还可以经常帮我们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就这样,何明华走上了与潼南缫丝女工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道路。

青春俏佳人,悬壶济世忙

十七八岁的何明华脸若满月,皮肤白净,一双智慧和诚信的杏仁大眼睛会说话,透出真诚和善良的光芒。她快人快语,像杏林中飞出的鸟儿,吱吱喳喳,把春心萌动的男生们迷倒了。

邻居C哥哥一直保护她。同一条街的小阳与她同校不同班,对她也暗恋已久。由于C哥哥的暗恋者小T和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小Y两人的暗中使计,她和C哥哥误会分手……

田大妈的主意,让她看到希望,她立即给父亲写信,说留在城里当免走知青不回去了。

她去建筑工地挑泥巴,100斤1角钱,她一次挑五六十斤,半天挣了7.2角钱,在丝厂缫丝一天才7角钱。她还拉过板车、抬过砖头、罐头厂剥过桔子。

1976年,工厂大批量招工解决返城知青,何明华进了重庆六一童鞋厂,父亲也回到主城。她的业余工作,就是帮父亲按处方抓药。父亲对她说:“有用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用。”

即使在童鞋厂这样的国营厂矿上班,她当医生的梦想也从没有改变。她想去医务室做医生,不是因为那里清闲,而是那里可以替人看病。裁剪童鞋之余,工人们总是找她开处方看病。后来她通过考试得到了卫生局的上岗行医证明,本以为可到厂医务室就职,由于个别人的阻挠而无法实现,工友们据理力争,给她换来看电表的闲职,她在屋顶的电工房放上一个桌子,看书和开处方。那是一段沮丧的日子,也是一段振奋的日子,她被工人们的行为感动,发奋学习,楼顶屋面上,那一行行中医的汤头,犹如她做医生的誓言,至今记忆在她脑海里。

1979年她父亲去世。1980年,她与喜欢她的小阳结婚。1981年生下儿子以后,她全身心投入到勤奋自学中。每个星期的一三五读侨联办的中西医结合班,二四六则到29中办的高考自学辅导班读语言学,星期天又到庆余堂名老中医专家门诊部拜夏睿明教授为师。她还先后在重庆中医学校、成都中医学院、香港国际科技大学等院校深造,丈夫小阳说:“你的时间是药罐罐熬制出来的味道。” 那时候,她没钱交学费,她去朋友亲戚的医院收废品卖掉换钱交学费,晚上放学回家,来不及和丈夫过多的亲热,她又要做作业。从小时候记录父亲的汤头口诀到函授自学,何明华的时间记录在几十本笔记中。

有了祖传的医学实践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理论,她融会贯通,打下了坚实的医学研究基础,通过国家考试,她终于取得了独立行医的职业医师的资格。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实现自己当医生的梦想,1986年,倔强的何明华毅然辞掉了工厂的铁饭碗,在渝中区千厮门的一条小巷子开办了明华中医诊所,开始了她救死扶伤的事业。

那时正是改革开放春风劲吹的时候,一大批农民工涌进城市,做起了肩挑背扛的山城棒棒,用一根扁担和2条绳索求生活。他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艰辛劳累工资低,居无定所,没有医保,有个头疼脑热,也不敢进大医院瞧病。何明华的中医诊所,就成了许多农民工常来瞧病的“医院”。中药便宜,但是没有地方熬药。何明华学了中西医,她的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收费低廉,遇到有些农民工付不起钱,她也免费给药。



开办之初,几乎都是认识的人和听人介绍来看病的,三个月后门诊天天爆满。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很快就使何明华声名远扬。巷子虽深,病人却甘愿舍近求远,诊所内外总是坐满了看病的人。一天下来虽然要看几十号人,但是何明华感到的不是身心劳累,而是只有医生才能体会到的特有的快感。

大年初一,何明华陪丈夫上街。刚走了几步,碰上了一个病人,说了几句,何明华便把丈夫扔在一边,回到了诊所。

何明华的家隔壁是一家饭馆,一位帮工的小伙子被烫伤了,没钱看病,伤口溃烂,直流黄水。何明华就上南山采来草药,晚上在家里推磨研药,制成烫伤药膏给小伙子贴上。没几天,小伙子的烫伤就好了。从此,邻居们都叫她“何仙姑”。

从1986年开办诊所到2003年关掉诊所开公司, 17年,何明华年年是卫生糸统个协先进个人,医治病人的好评汇集了几大本。

何明华带着儿子吃住都在诊所,她把病人当作亲人。忙不过来,她还聘请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夏睿明每周两次到诊所坐堂。她一门心思扑在事业和儿子身上,对病人和儿子更加热爱与专情。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底下母亲的骄傲,何明华的儿子何鹏达也不例外。时至今日,她在事业上功成名就,儿子也被培养成为独生子女中的佼佼者,一个富而不骄的音乐人才——MR达。1981年出生的何鹏达于2000年出道当歌手,2008年成为HIP-HOP饶舌歌手,逐渐在主流娱乐圈走红,出演过电影《重庆美女》等,2013年12月,他为万科集团量身编写演唱的MV《九龙地》荣获台湾时报华文广告金像奖银奖,很多人都听过他的歌《重庆的妹儿要得》,这首歌与其说是在赞美重庆美女,不如说是在赞美他妈妈这样的重庆资深老美女。不过在演艺事业如火如荼的巅峰时刻,他却突然对外宣布转型回归家族企业,走上了传统的生意人之路。


image.png

东杏巾帼女,商海做佛商

1997年的一天,诊所里来了一位老和尚,他说,他的师傅和何父是生前好友,何医生泡得一手好茶广施众人,还经常到寺内施药施茶,闲谈中他希望何明华能像父亲一样用药茶恩泽众生。老和尚的话让何明华半信半疑,疑的是这事蹊跷得有点像神话故事,信的是药茶的功效,她记起家里人经常饮用药茶,几乎没生过什么大病,老寿星特别多,仅爷爷辈就有3位百岁老人,祖母活了105岁,父亲何炳蔚89岁高龄辞世,母亲83岁高龄依旧耳聪目明(后于2010年以96岁的高龄去世)。

说来也巧,老人走后10多分钟,一位下岗的老同事老邻居来求她帮忙,想在诊所里找个事做,以养家度日。老和尚的话彷佛是一道亮光,何明华问她:“你小时候经常在我们家耍,也喝过我们家的药茶,你认为好喝吗?”那位同事说:“好喝啊,就是不晓得是啷咯泡的哟。”何明华就把刚才老和尚的话告诉了她,同事立马丛恿她做这种药茶卖。何明华也想:是啊,我为什么不能像父亲那样,配制出一种能预防各种疾病的药茶呢?想起刚才老人的话,善良的她决定配制一些药茶。二人商量,决定配好药茶让同事到电视大学门口去卖,一则帮助同事,二则也可以让祖传药茶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何明华是一个敢说敢干、勇于开拓创新的女性,她看准了的事就一定去干,而且要干好。她觉得,坐诊看病,最多一天也只能诊治几十个病人,而中医认为,“治未病”比“治已病”更重要,她决定发扬中医药文化,用“药膳同源”的理念,帮助更多人强身健体。说干就干,她采集了大量的药材,经过晾、切、磨、研、熬、煮等工序,将祖传药方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多种试验和探索,在效果和口感两方面对药茶进行不断的改进,配制出了一种可清炎利喉、除口臭、通便的药茶,这便是“东杏凉茶”的雏形。10块钱一袋的简装药茶第一天竟卖了400多元,很快日销售额又升到了1800多元,随着一些销售代理商的加入,药茶的日均销售额在短短数月内就达到了4000多元。

1998年,何明华经过多方申请、努力奔走,她发明的“东杏凉茶”正式投入生产。6月,在全国拳击赛上,“东杏凉茶”展开销售,引起了轰动,一天的营业额就是几千元。何明华信心倍增,接着她又在“齐秦演唱会”上举行了展销,同样取得了成功。

正当也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一盆冷水无情地泼在了她的头上——库中待售的10多万元药茶因季节性霉变生虫了!签过供货合同的销售商频频催货,但她不能卖;房屋租金、员工工资、药材货款都在等着她支付,她却无钱可用,急得她想跳楼。何明华的遭遇得到了各级领导、全体员工以及合作伙伴的帮助和理解,大家纷纷帮助她渡过了难关。

这次打击让何明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更好的造福社会,就必须利用现代化的先进制作工艺彻底解决药茶的季节性霉变问题。几经周折,1998年,重庆市新东杏天然医药研究所成立了。所里聚集了一批资质深厚、经验丰富的中医药高级人才。为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何明华采取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方法,在南川、北碚等地建立天然有机药材培植基地,确保了原料安全。东杏凉茶成功研制后,何明华继而一发不可收拾,又开发出了除臭止痒型和保暖型的“东杏浴足宝”等系列产品,注册了“东杏”商标。

2003年,为了经营好东杏凉茶公司,为更多人的健康服务,她含着泪关掉了开办了17年的诊所。

2006年,东杏凉茶获国家发明银奖,东杏浴足宝获国家发明铜奖,获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信誉”信得过产品称号,走出了重庆、走出了国门,远销数十个地区和国家。从不为产品打广告的著名诗人梁上泉喝了东杏凉茶后,却挥毫写下了“东杏凉茶女,祖传有秘方,饮来通体爽,保健乐而康”的题词,破例为“东杏”留下了墨宝。

常怀感恩心,大爱永无疆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人从来不是那种不停地往后看着昨天的困苦、悲伤、失败和惨痛挫折的人,而是那种怀着信心、希望、勇气和愉快的求知欲而放眼未来的人,何明华就是这样的女人,成功和辉煌当然属于她!


image.png

何明华是成功了,但她知道,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作为回报,她应该为社会多做善事,不要做欺行霸市、假冒伪劣的奸商,要做普世的佛商。

何明华深知:社会的财富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否则不会长久。多年来,她把各界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化作前进的动力,努力工作,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她用行动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各界的关爱。

常怀爱心的何明华总是牵挂着山区的失学儿童。每当她看到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就想起了自己不能上学的情形。

2003年5月,她资助了城口的李时莲、蹇其燕两名贫困失学女童,“何妈妈不是亲妈胜似亲妈”,在何明华10多年帮助下,如今,李时莲成为城口县医院的一名医生。

何明华多年如一日对大地震中北川中学学生刘敏、映秀镇双腿残废女教师廖智进行心理辅导,帮她重树生活的信心;此外,她还多次走进重庆市女子劳教所,对那些曾经迷失路途的劳教人员进行耐心教育,被重庆市劳教局聘任为执法监督员。


image.png


多年来,何明华自愿担任复盛实验小学学生们的梦想导师。她深入一些学校、少儿图书馆和社区传播健康知识;每年多次看望慰问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自费购买几千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派往明天的教师》送给偏远山区的教师;为近年历次地震灾区送去抗震救灾物资;送1000听东杏凉茶帮助身高只有1.35米的重庆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开火锅店。

“东杏凉茶”是何明华的爱心传播品。她把它捐献给中国残疾人“铁骑万里行”活动,用它去慰问高温下的消防官兵、孤寡老人、离退休干部、教育界文艺界人士。在非典期间,又把它送给了重庆市红十字会。2007年,为了支持希望工程,她向重庆市各区县教委捐赠了“东杏凉茶”“东杏浴足宝”,关爱教职员工。同时,她还走向讲台,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钓鱼台国宾馆发表演讲,把自己的创业理念作为励志教育推向全国、全世界。

2012年9月,何明华在网上得知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全县水管被震破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要协助解决灾区人民的饮水困难。作为重庆东杏凉茶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她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向地震灾区捐赠价值13万元人民币的凉茶饮料,以解决灾区人民饮水困难,她经重庆慈善总会与云南慈善总会方面取得联系。9月10日,何明华带领车队赶往灾区,云南省慈善总会以最快速度将重庆东杏凉茶饮料发放到灾民手中。

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何明华和她的员工又为雅安送去价值7万的饮料和物资。

令人崇敬的是,她决定在她死后把自己的遗体和器官捐献给医院,大力倡导“遗体捐医学,爱心留人间”活动,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和参与。

何明华的事迹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多种权威辞典,先后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全球华商杂志》、《女性人才》、《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作了报道,受到了薄一波、李铁映、吴仪、吴阶平、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00年,她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评为优秀盟员。2009年,她被评为全国公益模范。2012年,在重庆市慈善总会召开的全市志愿者先进集体和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上,何明华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2016年2月26日,东杏饮料有限公司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OTC挂牌,市政协常委、市中小企业局原局长马发骧,高度评价何明华长期专注于慈善公益事业。众多新闻媒体记者钦佩年过六旬的何明华敢于大胆尝试资本运作的勇气,同时从心眼里感佩这个多年来无怨无悔坚持走慈善公益之路的女企业家。

 


 

-----------------------------




image.png


责任编辑: 陈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