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这幅画就是张乐群老师20岁时在鄂尔多斯杭锦旗锡尼镇小学任教时,画一幅蒙古族小学开学的盛况。
张乐群老师是一位85岁的人了。他在60岁退休后选择了从事中国国学丛书创作的事业,提出了三不忘:不忘历史!不忘祖先!不忘国学!从娃娃抓教育!到今天已25年了仍然在各种题词中在写三不忘,目的是一直告诫国人们牢记三不忘!不忘伟大的祖国文化教育后代,传承中国文化!他在80岁时出版了《张乐群艺术人生》,首页上总是三不忘!他一直在呼唤年轻的父母,老师,千千万万个家庭教育,不忘初心学中国文化,他用人物画把《道德经》《论语》《孔子与七十二贤人》《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二十四孝》《中华名医》《关公》十本书,每页画一幅人物画吸引孩子们看,平均每本书一百幅画十本就是一千多幅人物画,为什么这么作?他说儿童爱看画,吸引他们读,二十多年了今天他仍然在天天创作画书,《易经》《鬼谷子》《黄帝内经》《孙子兵法》等等古典名著他都利用人物画引导儿童读。他认为儿童三岁开始有记忆,到十三岁是一生最纯洁,最记忆好的年代,抓住引导孩子读这十本书是一生中最重要,最关键,最忘不了的时候!每个父母应该作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儿童学这十本书!
老作家刘文科点评张乐群《画说道德经》
这是一个坚韧不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峰巅上寻 觅智慧之源的行者,这是一个用图画注解圣贤、用文 字解读圣哲、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漂染道德风采的巨 匠,这是一个在淡泊中明志、在宁静里远行、在山水 之间倾述自己沐浴自己升华自己、在思想的海洋里荡 舟、在灵魂的音乐里放歌的侠客。
张乐群先生的飘逸和他飘逸的写真让人心驰神往。
张乐群先生的豪放和他豪放的作品让人心醉神迷。
张乐群先生的执著和他执著的行为让人心悦诚服。
翻开张乐群先生倾情打造的老子《道德经》画册,我们就会发现,面对这样一种精辟的创作、这样一种博大的情怀、这样一个深邃无底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巨大课题,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述张乐群先生都不为过。在这本沉甸甸的画册中,我们透过一幅幅精彩靓丽的画作,剥开一行行藏情纳思的文字,我们能够看到,我们的良师益友张乐群先生正在扶伴着2000 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老子,捧着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向我们款款而来;在这本沉甸甸的画册中,我们从每一幅画作的用墨、赭色、上彩,从81幅神情各异的对古代圣贤的描绘中能够感受到张乐群先生国画创作的功力所在,同时我们能够体会到张乐群先生巧妙地将西画的技法运用到老子《道德经》画册的创作中来,成为一种和谐、一种典范;在这本沉甸甸的画册中,无论是对《道德经》原文的解读,还是张乐群先生的自我品析,无不放射着张乐群先生这位国学大师智慧的光华。
张乐群先生创造性地用图文一体的形式解读老子《道德经》,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源远流长思想文化历史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为东方文明的骨脊发掘奉献了一幅重要的篇章。我们可以想见,为了老子《道德经》画册能够做到解读更准确,图画更完美,品质更高雅,张乐群先生付出的劳动和艰辛。从沉漫在画册里81幅精美的老子绘画作品中,映射出张乐群先生的沉思与焦虑、执著与彷徨、突破与等待。我们可以想见,在逝去的岁月里,有多少个难以忘却的长夜他挥汗如丽地伏案于灯下,有多少个朝覆映日的清展他默默无语地与先哲们对话于窗前。我们可以想见,额头上渗出那一颗颗汗珠就是张乐群先生对人生研磨的结晶,两鬓展出的一根根白发就是张乐群先生对世界思索的昭示。我们可以理解,张乐群先生已经把自己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经典思想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朝夕相处终日叙谈,他已经把他的生命溶解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骨髓之中。
就在张乐群先生创作的老子《道德经》画册出版之际,编辑部和画册策划发行负责人要我写一篇关于张乐群先生、关于张乐群先生创作的老子《道德经》画册写点文字。整天与文字打交道,在文字里把玩很久,按说写点什么不是什么让人激动的事,但是看了这本前所未有的画册样本,想想要为它写点什么,真有点诚恐诚惶。我们经常讲博大精深,好像博大精深其实也没什么,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博大精深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会不由自主地被震撼被吸引被激动的稀里哗啦。我被张乐群先生创作的老子《道德经》画册吸引,我被其中的思想震撼,我被张乐群先生的这份创举和这种精神激动的稀里哗啦。心有所感,也算是一份真情实录,作为舔读和学习与大家共勉。
真情拥有一本张乐群先生创作的老子《道德经》画册是一种幸福。书架上、床头柜上、汽车后座上躺着一本张乐群先生创作的老子《道德经》画册将会是一种灿烂的文化时尚。领会和掌握了张乐群先生创作的老子《道德经》画册精神所在,那就是得到了人世间的最大财富。你愿意,我也愿意。
北京普世国学文化院
龙鑫整理
责任编辑:Nina Chen